“神童”也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对于窦蔻离开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,许多的家长表示出了不同的看法。 刘娜是一位小学老师,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,在教育方面很有心得。当记者和她聊起这件事时,她对这个小神童没有表现出多少的喜悦的神色来,反而显得有些沉重。“我不认为孩子们成了小神童就好,也不想让我自己的孩子成所谓的‘神童’。一个孩子的童年里如果没有阳光、草地、没有笑声、没有小伙伴,有的只是太多的孤独和赞誉,我想他的童年是不快乐的。” 她还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进一步谈了这个问题。她认为,作为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应该全面发展。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,更加强调了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成长。脱离学校教育单独成长,不利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甚至是身体的健康。一个在心理和性格方面不健康的人,将来在社会上是很难适应环境的,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。父母本身的知识有限,所以能够教给他的知识并不全面,没法和在学校学习相比。 “文学是需要方方面面知识积淀的,窦蔻如果不注意加强其它方面知识的学习,将来在文学写作方面也不见得会有更大的发展。”刘娜表示。 另外,她还对窦蔻因过早成名、面对众多问题产生的骄傲心理表示担心。七岁的孩子是无法正确对待突如其来的荣誉的,孤傲的心理会给他的人格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。 记者为此又专门采访了通州区四小四年级学生张童。他一听“神童”,眼睛立即一亮:“我也想当神童!”可是当记者说只当“神童”不上学时,他又摇头,言语中充满了稚气:“如果不能上学,我就不当了。我才放假没几天,就觉得没劲,想去学校和同学在一起。能不能一边上学一边当‘神童’?” 就职于法院的徐先生表示:“未成年人到了上学的年龄,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制是法律所规定的,任何人都不能剥夺。虽然窦蔻离开学校不仅仅是父母的意见,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,九年义务教育是必须要接受的。” 伤仲永?伤窦蔻? “近几年来少年作家越来越多,先是郁秀、又是韩寒,之后是窦蔻,年龄越来越小。这似乎成了一种趋势或者说潮流。” 中国社会科学院超长儿童研究所所长查子秀说,“人们把这样的孩子称作是‘神童’,事实上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是没有好处的。” 窦蔻在文学方面的能力超过同年龄的孩子,属于超常的儿童。但是超常儿童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。它只能在个别的时期成立。“窦蔻接受的教育不同而导致在文学方面超出其他孩子,但事实也说明他的知识结构很不平衡。”查所长说。 “最好的方法是让窦蔻接受正规的良好的教育。”查所长认为,这些孩子们无论从思想还是心理上都没有完全成形,他们以后的路还很长。单纯地、一味地开发和强化他们某一个方面的潜能,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合理。国外对待这样孩子的方法,就是分段教育。 “对待窦蔻,如果可能的话,可以让他在五年级学习语文、三年级学习数学,而英语就得从头学起。这就是分段教育。”查所长说,社会上能出现越来越多这样超常的孩子,本身应该是一件好事。这就要求人们要从方方面面都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。 方仲永小时候是个神童,长大后却平庸无奇。此类教训古来有之。为此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刘伟教授对窦蔻的未来十分担心,他认为:社会和家长要关心和爱护好这棵“好苗子”,要看到小窦蔻目前虽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力较强,但其它方面相对较弱。对孩子来说,形象思维、逻辑思维以及语言等能力应均衡发展,而知识结构也应该在均衡、丰富的基础上,实现重点突破。 “六岁出书,七岁辍学,八岁干什么呢?”这是众多受访者的疑问。采访结束了,记者的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。窦蔻,未来在你的心目中究竟什么样,你知道吗? |